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?扁鹊的贡献有多大?

王凝之 生活 2025-04-04 4 0

哎,说起这“望闻问切”,近好多朋友都在问我,到底是谁想出来的这招儿?感觉就像在玩儿古代版的“名侦探柯南”一样,通过观察、聆听、询问和触摸来破案,只不过破的不是案子,而是病!

说实话,一开始我也挺懵的。网上答案五花八门,一会儿说是扁鹊,一会儿又说是黄帝,搞得我头都大了。 这年头,查个资料都像侦探破案似的,费劲!不过还好,我这人比较爱刨根问底,也算有点“侦探”精神,所以,我决定好好研究一下。

咱得搞清楚,这“望闻问切”到底是个啥玩意儿?简单来说,就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四大法宝。

“望”就是看,观察患者的脸色、神态、体形等等,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;“闻”就是听,听听患者的呼吸声、咳嗽声、说话的声音,有没有什么不对劲;“问”就是问,跟患者聊聊天,了解他们的病史、症状等等,问得越仔细,越能抓住关键;“切”就是摸,摸摸患者的脉搏,感受一下脉象,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。

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?扁鹊的贡献有多大?

这四个步骤,环环相扣,缺一不可。想想看,要是只“望”,不“闻、问、切”,那不就成了“盲人摸象”吗?你说是不是?

那么,这套厉害的诊断方法,到底是谁发明的呢?

网上大部分说法都指向了扁鹊。据说,扁鹊在《难经》里就提到了这套方法,说“望而知之谓之神,闻而知之谓之圣,问而知之谓之工,切脉而知之谓之巧”。这口气,是不是有点儿牛?但仔细想想,也挺有道理的。

不过,也有人说,这“望闻问切”的思想,其实在更早的《黄帝内经》里就已经有了雏形。 只是,《黄帝内经》里没那么系统,没像扁鹊那样总结得那么清晰明了。

望闻问切是谁发明的?扁鹊的贡献有多大?

所以,到底是扁鹊首创,还是他总结归纳的呢?这还真不好说。就像咱们平时做菜一样,有些菜谱是别人写的,但咱们自己也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一些调整,后做出来的菜,既有别人的影子,也有自己的特色。

也许,“望闻问切”的形成,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是无数医者智慧的结晶。扁鹊,或许只是将它系统化,完善化的那个人。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,虽然不是他个想到用电来照明,但他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。

咱们再来看看,这几位“嫌人”的资料:

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与“望闻问切”的关系
扁鹊 春秋战国 望闻问切”四诊法,著有《难经》 系统化,完善化
黄帝 传说时代 传说中的人物,医学著作《黄帝内经》被认为包含“望闻问切”的雏形 思想雏形
华佗 东汉 精通外科手术,发明麻沸散 与“望闻问切”关系不大

你看,这历史上的事儿,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! 咱们也不能太较真,毕竟几千年前的事儿,很多细节都失传了。关键是,这“望闻问切”这套方法,确实好用! 几千年来,它一直被中医们沿用至今,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价值。

我想说的是,与其纠结于是谁发明了“望闻问切”,不如去了解一下这套方法的精髓,学习一下如何运用它来保健养生。 毕竟,健康才是重要的,你说是不是?

那么,你觉得“望闻问切”这套方法,除了诊断疾病,还能应用在哪些方面呢? 或者,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?欢迎大家一起讨论!